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素養導向之於英語教學之研究

 

素養導向之於英語教學之研究

作者:賴怡勛  整理

壹、         前言

本旨在探討素養導向融入英語教學是否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英語學習興趣,並探究教師教學時所面臨的問題與因應之道,以及教學上的成長。有鑑於素養導向的英語教學法擁有許多其他教學法所沒有的優點。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師發展跨文化的能力。此外,英文老師對於素養導向英語教學的釋意內容以及釋意來源。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透過半結構性的蒐集資料,得到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   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英語領域課綱與素養導向英語教學的意內容大部分符合英語課綱理念,少部分是似真性的想法,接觸素養導向英語教學概念後,教師皆改變了原本的教學方式,但在趕課壓力下易回復到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   教師的教學來源包含英語學習經驗、教學經歷、研習、英語專業養成背景以及其他來源,學校環境與同儕對教師的釋意較無影響。

 

關鍵詞: 英語教師、素養導向教學、課綱、英語教學

貳、         正文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部於民國 107416日發布了英語之新課綱,新課綱關注素養導向教學的實踐,在英語學習方面,強調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統整知識技能與態度,提升學習英語文的興趣並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希望學生因此喜愛英語文並融入生活中(章菁,2018)。簡而言之,我國的英語文課程與教學旨在養成學生的英語文核心素養(教育部,2018)

本次英語文研習的特色與重點有以下五項:一、英語文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的主軸以及組織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二、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橫向整合,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擴展學習範圍與深度;三、凸顯英語文的工具性角色,藉由英語文獲取新知; 四、培養以英語文進行邏輯思考、分析、整合與創新的能力;五、強化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成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奠定終身學習基礎(章菁,2018)

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相比,新課綱強化了英語文的工具性角色,期許英語文的課程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文核心素養,並具備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語言溝通互動的功能性、發展學生終身學習以及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透過語言學習培養國際觀、以及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等特質(教育部,2018)

二、           素養

素養指的是個人為了成為一個健全發展的個體,必須因應社會之複雜生活情境需求

所需要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素養強調學習者能活用所學之知識、技能、態度,並能反思自已的學習歷程,重視學習者能投入世界並行動。本研究中的素養指的是十二年國教英語文領域的核心素養概念。

三、           素養導向教學

素養導向教學,是指把知識、能力和態度整合運用在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習歷程、方法與策略,透過實踐力行的表現,評量學習成效的教學模式。本研究 所要探討的素養導向教學,指的是十二年國教英語領域中國中教育階段的素養導向教學。

四、           新課綱中的英語素養

十二年國教英語領綱的基本理念中提到,我國的語文教育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具有語

言溝通與理性思辨的知能,協助學生瞭解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以促進族群互動與相互理解。在我國,英語文教育是一種外語教育,在目前各種新資訊大都以英語文的型態流通之際,英語文教育具有新的使命與功能,除用於人際溝通外,也應培養學生藉由英語獲取各領域的新知以增廣見聞(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教英語領綱中也提到,我國的英語文課程與教學,旨在養成英語文的核心素養並應具備以下特質(教育部,2018):

一、   以學生為中心,重視適性學習的原則與學習者的情意因素。

二、   重視語言溝通互動的功能性,凸顯其獲取新知的工具性色。

三、   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英語文的能力與習慣。

四、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處理與運用訊息的能力。

五、   透過語言學習探索不同國家的文化,進行跨文化反思,提升社會參與並培養國際觀。六、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並激發其創造力。

由上述的說明可看出,新課綱中的英語素養包含了教學須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者的情意面向,培養學生以英語文進行邏輯思考、分析、整合與創新的能力,同時強調英語文的工具性角色,期望學生能夠利用英語文來獲取各領域的新知,並強化策略學習、提升學習效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奠定終身學習基礎(章菁,2018)

五、           九年一貫與新課綱英語教育的差異

與九年一貫相比,十二年國教更加強調英語的工具性,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與他人溝通,而是要讓英語成為一項探索世界的工具,提升學習者跨文化的溝通能力(許家菁,2019。實施十二年國教後,英語文領域注重培養學生語文相關素養,包含學生的自學能力,透過運用語言與各地的人進行溝通,交換訊息、分享經驗,因此語言的真實應用顯得相當重要(王勝忠,2016)

英語領域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與九年一貫舊課綱的差異

項次

新課綱

舊課綱

基本理念

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與需求,提供適性學

習的環境,落實學習機會上的公平正義。

使學生擁有帶著走的基本

能力

課程目標

一、培養英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應用於日常生活溝通。

二、提升學習英語文的興趣並涵育積極的學習態度,主動涉獵各領域知識。

三、建構有效的英語文學習方法,強化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四、尊重與悅納多元文化,培養國際視野與全球永續發展的世界觀。

五、培養以英語文進行邏輯思考、分析、整合與創新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溝

通能力,俾能運用於實際情境中。

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俾能自發有效地學習。

三、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的認識,俾能加以比較,並尊重文化差異

時間分配

分為第二學習階段國小三、四年級、第

三學習階段國小五、六年級、第四學習

階段(國中、第五學習階段(高中,第五學習階段包含加深加廣選修課程:英語文選修、第二外國語文。

分為國小及國中二階段。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節錄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具備身心健全發展的素質,擁有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同時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新知, 有效規劃生涯發展,探尋生命意義, 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至善。

國民小學教育E -E-A1

具備認真專注的特質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嘗試運用基本的學習策略,強化個人英語文能力。

國民中學教育(J -J-A1

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將學習延伸至課堂外,豐富個人知識。運用各種學習與溝通策略,精進英語文學習與溝通成效。

十大基本能力

學習重點

一、學習表現

(一)、  語言能力(聽)

(二)、  語言能力(說)

(三)、  語言能力(讀)

(四)、  語言能力(寫)

(五)、  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 涵蓋兩種以上語文技能)

(六)、  學習興趣與態度

(七)、  學習方法與策略

(八)、  文化理解

(九)、  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力

分段能力指標

1.  語言能力

2.  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

3.  文化與習俗

 

二、學習內容

(一)、  語言知識

(二)、  溝通功能

(三)、  文化與習俗

(四)、  思考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修改自台中市十二年國教課綱資源整合平台

(https://12hope.st.tc.edu.tw)

六、         如何進行素養導向英語教學

新課綱提倡素養導向教學,教師在教學時應善用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素

養發展(吳清山、方慶林,2018)。進行素養導向教學時,要注重知識、情意與技能等三個部分,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讓語言成為學習的媒介與工具,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

英語知識應用在生活當中,讓英語成為學習其他事物的媒介與工具(洪欣玫,2019)

師在設計課程時,應強調學生的參與以及主動學習,並連結實際的情境脈絡,讓學習產生意義(鄭雅娟,2020)。與傳統讓學生反覆練習的英語教學方式相比,在課程中讓學生於實踐中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且達到培養素養的目的。進行英語素養導向教學時,可由下列幾個方向著手:

一、素養導向教學原則:

         范信賢根據總綱精神,整理出「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可供教師自我檢視是否達成素養導向教學,此四原則為:一、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二、結合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三、注重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四、強調實踐力行的表現。教師在進行英語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時,可一一檢視自己的教學是否符合此四原則。

首先在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部分,教師可檢視自己是否將英語的知識、想要學生習得的英語技能以及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後所展現出來的態度整合在教學中。例如在進行英語問路的教學時,首先必須讓學生學會英語問路的句型,此為知識層面;再者學生在不知道如何到達某地時, 能夠利用英語問路的句型詢問他人,以解決自己碰到的狀況,此為技能部分;最後,學生在應用了英語問路句型詢問他人並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後,對自己應用所學的內容解決問題感到有信心,同時也理解到在問路時應該挑選適合的對象詢問,例如詢問當地人或者是店家要比詢問觀光客以及小孩更為適合,此為態度層面。

在結合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部分,同樣以英語問路教學為例,教師進行教學時,不僅要呈現知識的部分,也就是英語問路的句型,同時也要將應用的情境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連結,將知識在生活中實踐。在注重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部分,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 除了傳授英語知識內容之外,也應強調學習的歷程以及學習方法,讓學生喜歡學習以及學會如何學習。例如在進行英語單字教學時,除了讓學生知道單字的讀音、意思及用法之外,也應該教導學生背單字的方法與策略,讓學生知道背單字並不是只有死背這個方法而已,還可以利用單字的發音對應其字母來背單字,讓背單字這件事更有效率。在強調實踐力行的表現部分,教師可在進行知識性的教學後,安排真實情境讓學生應用所學, 以剛才提到的英語問路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呈現某地的真實地圖,讓學生應用句型進行問答;也可以校園為主題,讓學生練習以英語問路句型詢問該如何抵達校園中的某個地方。教師持續以此四大原則檢視自己的教學,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學素養也會提升。

范信賢也強調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或許難以達成此四大原則,因不同的教學主題會有不同的側重,教師可以拉長時間,用大單元或是主題教學來檢視教學設計是否顧及此四大原則(張瀞文,2018)

二、大量且有策略地閱讀

閱讀理解能力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是受到相當關注的一部分,在國中教育會考中也可以發現各科的試題題幹敘述較以往來得長,因而造成許多學生在答題時因閱讀理解能力不足而產生困惑。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也常聽到不同領域的老師分享目前的會考題型不僅是考學生該領域的知識應用,同時也在測試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許多學生不是沒有學會課程的知識內容,而是因為看不懂題目不知如何作答。

在英語領域中也是有著類似的狀況,因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當學生的閱讀量多時,便可將閱讀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內化經驗,教師除了教科書的閱讀素材外,也可讓學生延伸學習,接觸課本以外的文本,閱讀多元的素材,透過閱讀能力的養成增進學生的英語能力與文化刺激(王勝忠,2016)

此外,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大量、多元、有策略的閱讀,來取代反覆的機械式練習。大量且多元的閱讀,並教導學生不同的閱讀策略與方法後,可帶領學生進行不同的閱讀活動,嘗試閱讀及討論不同的主題和議題,以擴展知識面向,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林淑媛,2018)

三、真實使用語言

除了重視閱讀之外,也應該要增加學生真實使用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使用英語,提升口語表達之能力,而不是花時間訓練考試的能力(王勝忠,2016)

語聽說讀寫的技能發展,比語言知識的習得更加重要,應該要注重英語的實際活用,以達成使用英語溝通之目的(林明佳,2018)。為了達成此目標,英語教師應透過課程設計以及活動規畫,將英語的真實使用列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提供每位學生適合的學習任務或活動。

那麼要如何讓學生真實使用英語呢?葉俊巖、楊雅晴(2018)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寫信給聖誕老人,該課程進行的課程實踐方式為實際用英語寫一封信並寄出,而不只是在教室中從事虛擬的英語寫作而已。學生為了完成這封給聖誕老人的信,必須學習使用google 翻譯查閱自己不會的英語字詞,並利用外交部、中華郵政的雲端服務,查詢姓名與地址英譯,最後再把自己的作品寄出。整個過程學生必須自己利用網路工具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困難,不但培養瞭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符合學生生活在網路時代的需求。林秀貞(2016)則是在課程中導入了行動輔具的使用,提供學習目標相同但學習內容因個別需求而異的學習方式。行動輔具的種類硬體上包含手提電腦、平板與行動伺服器,在軟體上則是以能免費取得、適用的軟體、網站或 app 為主。學生利用行動輔具選擇適合自己英文程度的教材學習,不但比全班一同閱讀同一份教材更適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林秀貞(2016)還讓學生上台用英語發表自己的寒假生活,老師事前先整理學生已經學過的、和此次發表假期相關的單字、片語等,成為學生上台發表的骨架,同時鼓勵學生結合資訊課學習過的 PPT 製作,將英語發表的內容套入 PPT 檔案中,學生在準備發表內容的同時,也融入了資訊教育的學習,可謂一舉兩得。

四、進行素養評量

素養的概念與傳統學科不同,因此素養的評量也應與傳統評量的策略有所差異(永豐,2014)。進行素養導向的評量可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學的東西是有用的,因而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只要設法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持續感興趣,在英語學習之路便能以興趣為後盾支撐自己自發性地學習,最終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曾芬蘭、鍾長宏、陳世玉、張銘秋,2018)

教師在評量學生時,除了傳統的紙筆測驗之外,可採用口說測驗、聽力測驗、上台報告、檔案評量、角色扮演、小組互動表現、實作評量等多元方式進行評量(鄭雅娟,2020)。評量的內容須包含核心素養、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進行評量時也須檢視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評量內容是否具備一致的關係(林政逸,2017)

參、         結論

高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素養導向教學,結合社會與生活時事議題文章之探討,加強學生對周遭環境與全球國際動向的覺察敏銳度,穩固學習基礎之餘,亦喚醒學生站在他人立場思考的心態,奠立優質公民的價值觀,以因應傳統教育所產生的問題,亦即習得知識,須於生活情境學以致用。

教學核心乃啟發學生學習新思維,其英語素養課程設計,主要以分組合作學習,作為規劃之範疇, 教師以任務導向學習法,促使學生合作實踐課程體驗,而習得社交技能;因此,學生必須自發性積極參與課堂各類型活動,與教師、同儕進行分享與討論,對於自己在思考問題與他人對答的同時,保持靈敏省思與覺察力,瞭解學習主要意涵,個體無法背離群體而獨創學習旨趣,則需與他人互助協作而來,藉此促進團隊平等互惠合作力;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渺小螺絲釘,亦有發揮其功用價值,若未將其栓緊,則無法維持機器齒輪運轉。

是以,教師培養以尊重與關懷他人的學習思維,並提供有效學習方式,協助其他學生思考的機會,由此互動學習,共創學習新樂趣;教師在構築英語素養課程圖像歷程的同時,亦培養學生成為主動學習探究者,學生以習得知識策略,蒐羅網路題材相關文本學習內容,並採用多元學習策略,獲取不同學習的機會,為自身學習負責,教師的角色猶如母親,帶領幼兒一步一步往前爬行,每一個環節必須經過正確引導與充分練習的機會;學習過程亦為如此,教師給予學生寬闊的學習空間,並指導與提點學生學習方向,「給魚吃不如教如何釣魚」,學習不再以學科藩籬為限, 太多侷限反而制壓學生學習能力。

素養學習旨在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力量,多元學習使得學生擁有伸展的舞台,盡情展現曼妙的舞姿,舞出學習內在價值,將其內化的知識轉換為應用實踐之歷程;學生在檢核辨識資料的過程,亦習得如何判讀與分析其文本的價值,以獲取對於不同事物的洞察力,教師則根據不同學生的闡述觀點,瞭解每一位學生的獨特價值性,並有效引領學生在學涯方面適性發展。

肆、         引注資料

1.              陳彥蓁2022)。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國小素養導向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2.              駱貞全(2021)。素養導向的英語教學對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之效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碩士論文。

3.              黃郁倫2021)。國中英語教師對素養導向英語教學之釋意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              陳禹彤2019)。高中英語教師素養導向教學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