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

英文短篇故事閱讀及單字發展對於高職生之研究-賴怡勛

 

英文短篇故事閱讀及單字發展對於高職生之研究

作者:賴怡勛  整理

壹、         前言

想學一門新語言的人,必須在該語言中大量閱讀。但要提高英語能力,最好的閱讀材料是什麼呢?有些人可能認為語法教科書或冗長的小說書籍才能精通外語。然而,筆者認為接觸短篇英文故事,也是學習英語和提高英語閱讀技巧的最佳方式之一。

首先,英文短篇故事篇幅短小,能夠輕鬆地融入你繁忙的日程。無論是在通勤途中、課間休息還是睡前,都可以抽空閱讀。如此一來,你能隨時隨地練習英語,無需犧牲其他重要事物。

其次,英文短篇故事通常使用易於理解的語言。對於讀者來說是一個學習新詞彙和提高語法的絕佳機會。這些故事能幫助讀者逐步掌握英語,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英語水平。

最後而英文短篇故事充滿趣味性,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興趣。與冗長的教材相比,短篇故事更能吸引讀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英語能力。

 

貳、         正文

一、           高職生學習困境

在臺灣的教育環境中,家長普遍重視小孩英文能力的養成,學習英文的年齡層也有越來越低的趨勢,從以前國中階段才開始學習英文,到目前已成為雙語幼兒園滿天下的情況!國內從九十學年度,即開始在國小五、六年級落實英文教學。接著又於九十四學年度開始,將英文教學提早至國小三、四年級(教育部, 2008。也有些縣市將英文教學提前於國小一年級開始實施

在以前,高職是職業學校,而非以升學為目標,不如現在非常重視英文的教與學;隨著近年來高職教育的目標有重大的改變,大部分學生又對於學習技術的興趣不大,加上大部分家長「文憑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普遍的家長與學生本身都希望在高職畢業後,可以繼續進入科技大學或一般大學尌讀,甚至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但高職的課程卻沒有隨著調整, 英文雖然已經比以往受到重視,但是高職的英文老師卻無法將學生的英文程度大幅度地提高(李家同,2004)。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大部分英文學習成尌低落的高職學生,大多從國小階段尌對英文缺乏學習動機、深具恐懼感,甚至早已拒絕學習。而隨著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推動,不管在將來的升學考試或就業,英文能力都是必備的條件,所以高職的英文教師更有責任,重新思考英文教學方式、設計課程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以提升其英文能力

二、           閱讀能力低落之特徵

一直以來,英文學習呈明顯M型化現象,學生的成績集中在高分與低分的兩端。據筆者觀察,英文成績M型化愈來愈嚴重,再深入探究後發現,英文不好的孩子念小學時幾乎不用背單字,就是快樂學英文,上課玩遊戲、唱歌;學校段考也考得很簡單,考「連連看」和選擇題。這些幾乎沒有英文基礎的孩子升上國中後,考試只能「猜」選擇題的答案,很難及格。在考試壓力與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孩子對英文逐漸失去興趣、不願投入時間學習,可想而知成績當然不會好,最後變成惡性循環。

而學習英文閱讀時卡關,最大的問題在於閱讀量不足大致可分為以下4點:

1.         單字量不夠多

會考英文科出題範圍以新課綱公布的1200個單字為準,「但這些只是最基礎的字彙,」若孩子平常閱讀量太少,也因此,累積的單字量其實不夠。考閱讀測驗時,很多學生一看到不認識的單字,就開始慌張,或是沒有耐心看完整篇文章,直接跳過。其實考試時只要靜下心來,可以發現陌生單字的前、後文,會給一些提示或是「換句話說」,想要猜出單字的意思並沒有那麼難。

2.         害怕句子和文章太長

很多時候學生是自己嚇自己,看到比較長的句子或是長篇的文章就害怕。教師可以教學生拆解長句子:先把主要結構、主要子句找出來,然後再找出動詞,這是句子裡最重要的;其他部份如副詞、形容詞或其他子句等,可以先省略不看。句子變短後,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3.         閱讀量太少

學生的英文閱讀量不足,除了影響單字量之外,也造成他們對於許多議題或領域的背景知識十分陌生。跨領域、跨學科、取材多元,是素養題的命題特色。如果平時有多方涉獵,對於時事、科普或人文等領域都有些認識的話,當閱讀測驗考某個國家的特殊節慶,若事前有些了解,即使看不太懂某些段落,也可以用原本的先備知識去補足、猜測答案可能與什麼有關。

4.         閱讀速度太慢

英文的考試時間大多60分鐘,閱讀測驗長短不一。學生要在60分鐘內看完所有考試題目以及閱讀文章並做答,閱讀速度要夠快才可以。尤其是很多孩子一遇到看不懂的單字或文章時,就會卡住,如果閱讀速度太慢的話,沒辦法好好地寫完整份考卷。

 

三、           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閱讀與寫作之關係可謂是密不可分,對於視英語為第二語言或是外語的學

習者,閱讀在英語的寫作教學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心理學方面,Reid

1993)認為閱讀與寫作兩者都包含了相似的認知知識、背景知識,這些知識可

以活化人們的基模來幫助人們發現意義。

此外,寫作乃是作者與讀者溝通行動的開展,概念的描繪,作者用來觸發讀者推理的機制來處理和理解訊息,也就是說,「意義」就是這樣產出和被創造的。和許多研究者一樣,Ken Goodman1996)指出當我們在閱讀時,「意義」是被建構出來的。再者,Deming2000)認為閱讀與寫作均是一種動態、建構的過程;根據閱讀理解過程方面的研究,Carrell1987)認為寫作是一種文本與讀者的動態互動;同時,Leed1996)也指出寫作需要隨著文本結構和內容(由上到下或是由下到上的過程)的不同,運用到讀

者的先備知識和語言的使用。

在七0 年代的早期,Barnett et al.1986)等人認為閱讀是一種「主動」、「互動」的過程,涉及到的不只是文字和句子的理解,還有在讀者的心智中所型塑出來的模式。

Stotsky1983)為了探討閱讀與寫作的關係,曾經對非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作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優秀的寫作者之閱讀量比較差的寫作者之閱讀量來的多,而優秀的閱讀者比較差的閱讀者在語句構造上能產出較成熟的文章。這些原案指出文本階層結構的認知教學有助於學生有效地吸收閱讀材料,不論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或是以英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生。Liu (1996)也表示,相較於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來說,提供閱讀活動給

那些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來學習寫作可能是更有用的。

四、           短篇小說和寫作的關係

Lazar1997)認為「文學就如同是一個充滿幻想、恐怖、感情、想像的世界」;他認為文學就是指那些小說、短篇故事、戲劇和詩。Lukens1999)也主張文學在傳統上被定義為是寫作的具體化,因為它天生充滿了想像和藝術的特質。Colerige, Holstein1987)也指出文學是心智中最棒的想法,以最棒的文字和順序呈現出來。

文學不一定是人生翻版,很多都是虛構的,雖然不直接敘寫人生,但是故事卻隱含了許多真理,小說會變換形式和超越現實地去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樂趣。小說包含了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它們所描述的在現實裡也許不一定會發生;以Holstein 的觀點來說,短篇小說通常以神話、宗教、哲學、諷刺和歷史的樣貌呈現。它們常被用來娛樂、教育、甚至是治療人們的心靈,它和長篇小說最大的差別在於它的長度。邱慶安(2003)指出小說還有另外一種形式,那就是分級簡易讀物graded readers),也就是從原著改寫成較簡化的版本,由於它是由較簡單的語言寫成,因此非常適合作為高中生課外閱讀的材料。

Brown2000)提出故事性的文本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背景知識,能夠提供學生比教科書的文選還要更詳細的闡述。換句話說,閱讀短篇小說可以幫助他們降低閱讀的障礙,因為文本中的字彙和複雜性均較少。許多不錯的閱讀經驗幫助學生轉換策略成有效的閱讀習慣。然而,Domyei2001)提昇學生閱讀的動機是一種長期性的發展,它的目標是讓學生提早為閱讀理解和測驗做準備。鄒碧雲(2002)探究台灣英文教科書中短篇故事的教學效果,結果發現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而且學生對於閱讀短篇故事變得更有興趣,他們欣賞短篇故事,並從而獲得閱讀的樂趣;此外,他們期待閱讀更多相同作者或類似主題的作品。主旨明晰的短篇故事能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學生由認同短篇故事的主旨或事件而更了解自己。因此,透過短篇故事,學生能熟悉所處世界,並學習人生百態。

五、           閱讀鷹架教學策略

由於鷹架是一種概念,因此,教學中的鷹架策略係指符合鷹架原則的教學策略。鷹架原則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解決問題,並將原先由教師扮演的角色逐漸由學生承擔的過程單文經,2001。根據鷹架原則,不同的學者分別提出各種的鷹架策略,以下針對本研究所運用的策略加以整理。

WoodBruner  Ross1976)提出六個鷹架教學策略:

1.         引發學生興趣

在進入教學之前,教師應引發學生對於接下來所要進行的任務產生興趣。學生對於學習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尌會有較多的主動投入,對於往後的學習也較有意願繼續進行。

2.         簡化學習負擔

鷹架強調教學內容必頇保持學生「近側發展區」內讓學生有能力準備所以,在運用鷹架策略時,教師可將學生必頇進行的任務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讓學生在每次進行任務時,都可保持在「近側發展區」的能力內工作

3.         示範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為學習者示範解決任務的方法,藉由模仿典範,學生會更有動力去練習,並嘗詴改良自己的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漸漸擴展自己的能力,並且完成任務。

4.         指出關鍵性的重點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其目前所做的努力,是否能達成目標,或者提醒他們該如何做,才能完成任務。教師可以指出欲達成任務所要注意的關鍵部分,讓學生思考自己目前所做的與其欲達成的目標之間,有何不同之處,以利其改正。

5.         持續性的引導

教師一方面必頇讓學生在學習上保持動力,專注於學習、不分心,另一方面,也要適時給予學生認同與肯定因為學生通常會樂於向教師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希望獲得認同。因此,若教師能經常注意學生的工作進度,並且適時給予正向回饋,學生尌能保有學習動機,讓學習本身成為一個目標。

6.         控制挫折經驗

為了不讓學生有過多的挫折感,而影響其學習動機與成效,教師應該多給予學生成功的學習經驗。另外,在學生於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或失敗時,教師應協助其調適心情,並培養其挫折忍受力

六、         閱讀教學中之問題

在閱讀課程中同時也可預判到以下問題:

1.         同儕間的討論不如預期

這是研究者第一次在英文課讓學生進行分組活動,很多學生不太適應,沒有開口討論。根據筆者的觀察,有學生在分組活動的過程是完全坐著聽,沒有發表任何意見,直接等待同組組員分析解答,甚至有學生開始分心、聊不相關的議題,每一組都有這樣的狀況發生。

2.         上課進度緩慢

筆者當日利用直接教學法講述,只要花費二到三節課的時間尌可以將一課的課文詳細講解完畢並可以補充所有相關的單字片語及文法和句型。第一循環的課程,花了將近二到三倍的時間,但仍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學生表示分組論的時間不夠,導致他們在發表的時候沒有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希望下次可以再多給一些時間討論。

但是教學的歷程中同時也有意外的發現:

1.         低成尌學生也願意參與學習

在這次的分組討論過程中,文章主題剛好學生有興趣的英雄系列的電影,所以在討論的過程中很多英文程度很差的學生因為有看過電影,對劇情有深刻印象,在猜測文章中遇到不認識的單字時,可以提供相關線索給同組的組員,協組員正確猜測上下文,從中增加了參與感與信心

2.         教師可以互動中了解學生問題

從這次的分組活動與學生的發表,才領悟到教師的教學不能以一陳不變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目前的能力與學習習慣才能給予最有效率的協助。在這次的分組活動中發現學生在作答時,單字量嚴重不足,整個討論的時間也因為學生必頇花時間猜測文章語意而延長,經由學生發表的過程中發現學生不會的單字前一星期才剛學過的課內單字經過與多位學生討論後才發現他們帄常上課時很少聽老師講句子,背單字尌是習慣看中文背英文,於詞性通常不去注意,也沒有習慣配合句子或文章幫助自己對單字加深印象。

而在在句構題型的方面,研究者發現學生對於介系詞的使用非常不熟悉,因為英文中某些特定的片語會配合固定的介系詞,學生很少有閱讀句子的習慣,接觸這些固定用法的片語的機會當然尌不多。但是,對於常見的動詞變化型的題目,像是主詞與動詞要一致、時態、語態、分詞的用法,都是每課的課文會遇到的,但卻因為文法觀念不懂而無法作答究其原因,也是因為英文學習低成尌的學生帄常很少真的認真在聽課,覺得老師一直重覆分析句構很無聊複雜聽不懂,不想聽,所以很多學生連句子的基本結構都不太懂;而程度較好的學生則是認為雖然上課聽懂了,課後沒有主動練習的習慣,等到下一次要用,常用的會記得,但不常用的會忘記

因此,在教學的因應策略上,根據分、分組活動的進行與自我評量卷的測驗,筆者發現單字量不足與文法句構不清楚是所有學生在作答閱讀時都有的問題,主要問題尌是學生讀書方法不對與上課參與度低,所以研究者決定在每週的另外三中的單字教學與文法句型的教學時也加入邀請學生合作討論的鷹架,引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機!

至於同儕間討論不如預期及上課進度緩慢的部分,研究者在第二循環的教學活動中針對翻譯文章的部分會利用抽點的方式,從每組所負責的閱讀文章中,抽選句構較複雜的句子,再從每組組員中隨機抽組員做呈現,以省去翻一整段文章所造成教學進度落後的困擾隨機抽點組員的方式,也可促進每個學生都要認真參與討論,而不能抱持自己不用講尌不討論的心態

七、         備考建議

在升學制度下,大多數人將英文視為重要的考試科目。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想,將英文視為一種「能力」而非學科的話,學習會變得更有趣些。以下提供4個學好英文的建議,簡言之就是,儘量多看、多聽、多練習:

1.       背單字「積少成多」

很多孩子背單字,今天背、明天就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短期記憶。劉玲足指出,很多孩子背單字不得其法,就是生吞活剝地、把一個個字母硬背下來;他們不知道怎麼拼音和分割音節,所以常常背了就忘。現在孩子專注力普遍不足,最好一天至少背5個單字,積少成多。

2.         學習結合興趣和娛樂

英文要能說、能用、有互動,與生活連結,才可能進步。「很多孩子學英文缺乏學習動機,覺得英文和他的生活無關,」學英文可以結合興趣或娛樂,如聽歌、看電影或動畫、追星等,激勵學習動機。看電影也能學英文。黃美娟建議,看第一遍時先理解電影大意,之後可以取消字幕或是把字幕改成英文,練習聽力或是閱讀字幕的能力,也是很好的方法。

3.         鍛鍊閱讀理解能力

素養題考的是閱讀理解、推論的能力,很常見的素養考題包括:某個單字在這篇文章是什麼意思?ItThey等代名詞在文章裡是指什麼?這篇文章最適當的標題是什麼?對學生來說,最難的不是考文章的細節,而是考推論思考能力。很多時候明明整篇文章的單字都看得懂,學生卻不知道文章在說什麼,或是抓錯重點。透過問問題,讓學生練習推論的能力,除了推論能力,批判思考、發展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也需要機會多加練習。

4.         掌握答題訣竅

素養題考題靈活,面對從沒看過的題目或文章時,建議可以運用4個解題訣竅:

(1).     先瀏覽問題問什麼:不管是聽力測驗或閱讀測驗,在開始之前,先快速瀏覽後面的問題問的是什麼,以及選項。如果題目出現when,讀文章時就把提到時間的關鍵字圈出來;題目問who的話,就把讀到的人名圈出來。圈出這些之後,通常答案就在這些關鍵字的前後文。聽力測驗也是一樣的策略。先看答案選項是什麼,假如3個選項都與職業有關,聽音檔的時候,就特別注意什麼人在做什麼事,然後簡短地筆記下來。播第2遍時可以確認答案。

(2).     縮短長句:針對比較長的句子,先找出主要子句、主要結構,句子變比較短之後,有助於理解。

(3).     從前、後文推論意思:遇到看不懂的單字或句子,通常在前、後文會有「換句話說」,可推論出大概的意思。如果考的是不認識單字的意思,可以把4個答案選項分別套進去那個單字的位子,若讀起來很通順、跟上下文有關係,通常那個就是答案了。

(4).     掌握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的意思:如果整篇文章真的看不懂的話,就鎖定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通常第一段是破題的主旨,最後一段是結論的結尾句,一般來說,重點也就在第一段或最後一段。中間的段落就用猜的。」

參、         結論

英文短篇閱讀題型是綜合性的測驗,測驗的內容包括字彙與片語、閱讀能力文法與句構的概念對於普遍的高職生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大題因此建議高職教師在進行克漏字教學時應先明確的將克漏字三大題型與克漏字答題策略配合克漏字測驗題型直接示範教學並融入分組活動的方式藉由同儕的引導與協助讓學生可以有機會自己思考解題教師從旁給予適時的澄清與指引當學生表現良好時則給學生鼓勵以降低挫折感當學生從學習中找到興趣與信心時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成功的教學必頇建立在學生願意學習教師適時適量提供協助鷹架

肆、         引注資料

1.              劉文惠2018)。閱讀英文短篇小說與摘要寫作對高二學生英語寫作能力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              王玉婷2018)。運用鷹架策略提升高職生克漏字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領導在職專班技術報告:碩士論文。

3.         親子天下。20230412日。取自 :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156

4.         未來親子教育平台。20221202日。取自 :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62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